本报记者 李冰 滴滴月付下架,4月8日24点将是最后还款日。 针对滴滴月付下架事宜,滴滴方面未给出官方回应。随后,记者以用户身份咨询滴滴金融客服,客服表示,“目前没有还款用户还可以进行还款,其他功能全部暂停使用。” 滴滴月付下线 日前,出行平台滴滴旗下滴滴月付团队发布公告,正式宣告了平台月付功能下线。公开资料显示,滴滴月付是滴滴金融于2020年底推出的一款“先享后付”产品,面向群体为滴滴乘车用户,乘客可享受当月不花钱,打车享垫付的服务,支付场景已覆盖专车、快车、优享、拼车等出行服务,其产品有些类似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 滴滴月付下线后,记者注意到,目前滴滴APP“金融服务”板块中还剩借钱、理财、滴滴支付、滴滴保、联名信用卡等板块,其中借钱业务主要是滴滴自营贷款产品“滴水贷”。 同时,《证券日报》记者从滴滴方面了解到,若滴滴月付用户在4月8日未按照规定按时还款,可能会影响个人信用记录。另外,对于有信用消费金融服务需求的用户,滴滴目前给出的方案是,已与多家银行合作,并为用户提供包含多项福利的信用卡服务。 据了解,滴滴月付运营模式是,用户使用滴滴月付支付车资,保理公司向滴滴平台购买了对用户的应收账款债权,从而使用户可延期支付前述应收账款。保理公司对用户享有债权,用户应向保理公司偿付应收款项。 “一些互联网信用支付产品也会通过此模式来实现信贷消费功能。其中的核心是“债权承接”,也可简单理解为“将保理业务做成信贷业务”,保理公司在其中承担资方角色。”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进一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外部环境来看,未来金融业务与非金融业务将被严格隔离,所有金融活动被依规纳入监管,业务边界进一步被厘清。另外,断开支付和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也是监管一直在提出的目标,这些均可能是滴滴月付下架的原因。 金融与非金融划边界 金融科技监管政策是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且金融业务与非金融业务需划清边界。早在2021年4月份,金融监管部门对多家从事金融业务的互联网平台企业进行了监管约谈,提出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合规审慎开展互联网存贷款等多方面的整改要求。 随后,2021年,蚂蚁集团旗下的“花呗”、“借呗”启动品牌隔离工作方案,由蚂蚁消费金融承接相关业务运营。 进入2023年,小米集团旗下的小米消费金融宣布承接天星数科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目前天星金融APP天星数科(原小米数科)旗下主打个人消费贷款的产品已变更为小米消费金融运营。 王蓬博认为,滴滴月付产品逻辑上跟上述两家产品并不太相同,相同的是上述产品都可以通过支付连接相关金融产品实现信贷消费功能,但滴滴月付更倾向于‘付’而不是‘贷’,所以整改思路也未必相同。他指出,实际上“滴滴月付”上线时间不长,也未进行大面积推广,因此“滴滴月付”产品的用户数量可能并不多,滴滴当前下线“月付”业务将不会对滴滴其他业务及营收产生影响,反而可能为其开源节流。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对《证券日报》表示,无论是此前监管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针对金融业务的整改,还是2023年出台的《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提到“不得在支付页面中将贷款、资产管理产品等金融产品作为支付选项”,均可能是滴滴此次下架月付产品的契机,此时下线不乏是较好时机。在监管的重磅出击下,不排除后续有其他平台跟进,针对存有合规瑕疵的产品进行下线整改。 (编辑 乔川川) 版权声明:本文为【趣花网】原创发布,原文地址:https://www.quhuabbs.com/article-1002-1.html |
© 2001-2013 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4
免责声明:趣花网仅提供信息收集整理服务,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代办服务。趣花网发布的信息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超链接)均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